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58天|动态规划part15|392.判断子序列、115.不同的子序列

news/2024/6/17 22:43:03 标签: 算法, 动态规划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58天|动态规划part15|392.判断子序列、115.不同的子序列

392.判断子序列

392.判断子序列

思路:

(这道题也可以用双指针的思路来实现,时间复杂度也是O(n))

这道题应该算是编辑距离的入门题目,因为从题意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只需要计算删除的情况,不用考虑增加和替换的情况。

所以掌握本题的动态规划解法是对后面要讲解的编辑距离的题目打下基础。

动态规划五部曲分析如下:

  1. 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

dp[i][j] 表示以下标i-1为结尾的字符串s,和以下标j-1为结尾的字符串t,相同子序列的长度为dp[i][j]。

注意这里是判断s是否为t的子序列。即t的长度是大于等于s的。

  1. 确定递推公式

在确定递推公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如下两种操作,整理如下:

  • if (s[i - 1] == t[j - 1])
    t中找到了一个字符在s中也出现了
  • if (s[i - 1] != t[j - 1])
    相当于t要删除元素,继续匹配

if (s[i - 1] == t[j - 1]),那么dp[i][j] = dp[i - 1][j - 1] + 1;,因为找到了一个相同的字符,相同子序列长度自然要在dp[i-1][j-1]的基础上加1(如果不理解,在回看一下dp[i][j]的定义)

if (s[i - 1] != t[j - 1]),此时相当于t要删除元素,t如果把当前元素t[j - 1]删除,那么dp[i][j] 的数值就是 看s[i - 1]与 t[j - 2]的比较结果了,即:dp[i][j] = dp[i][j - 1];

  1.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从递推公式可以看出dp[i][j]都是依赖于dp[i - 1][j - 1] 和 dp[i][j - 1],所以dp[0][0]和dp[i][0]是一定要初始化的。

这里大家已经可以发现,在定义dp[i][j]含义的时候为什么要表示以下标i-1为结尾的字符串s,和以下标j-1为结尾的字符串t,相同子序列的长度为dp[i][j]。

因为这样的定义在dp二维矩阵中可以留出初始化的区间,如图:

如果要是定义的dp[i][j]是以下标i为结尾的字符串s和以下标j为结尾的字符串t,初始化就比较麻烦了。

dp[i][0] 表示以下标i-1为结尾的字符串,与空字符串的相同子序列长度,所以为0. dp[0][j]同理。

vector<vector<int>> dp(s.size() + 1, vector<int>(t.size() + 1, 0));

  1. 确定遍历顺序

同理从递推公式可以看出dp[i][j]都是依赖于dp[i - 1][j - 1] 和 dp[i][j - 1],那么遍历顺序也应该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举例推导dp数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p[i][j]表示以下标i-1为结尾的字符串s和以下标j-1为结尾的字符串t 相同子序列的长度,所以如果dp[s.size()][t.size()] 与 字符串s的长度相同说明:s与t的最长相同子序列就是s,那么s 就是 t 的子序列。

图中dp[s.size()][t.size()] = 3, 而s.size() 也为3。所以s是t 的子序列,返回true。

代码:

python

class Solution(object):
    def isSubsequence(self, s, t):
        """
        :type s: str
        :type t: str
        :rtype: bool
        """
        dp = [[0] * (len(t)+1) for _ in range(len(s)+1)]
       
        for i in range(1, len(s)+1):
            for j in range(1, len(t)+1):
                if s[i-1] == t[j-1]:
                    dp[i][j] = dp[i-1][j-1] + 1
                else:
                    dp[i][j] = dp[i][j-1]
        
        return dp[-1][-1] == len(s)

115.不同的子序列

115.不同的子序列

思路:

动态规划五部曲:

  1. 确定dp数组(dp table)以及下标的含义

dp[i][j]:以i-1为结尾的s子序列中出现以j-1为结尾的t的个数为dp[i][j]。

  1. 确定递推公式

这一类问题,基本是要分析两种情况

  • s[i - 1] 与 t[j - 1]相等
  • s[i - 1] 与 t[j - 1] 不相等

当s[i - 1] 与 t[j - 1]相等时,dp[i][j]可以有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用s[i - 1]来匹配,那么个数为dp[i - 1][j - 1]。即不需要考虑当前s子串和t子串的最后一位字母,所以只需要 dp[i-1][j-1]。

一部分是不用s[i - 1]来匹配,个数为dp[i - 1][j]。

这里可能有录友不明白了,为什么还要考虑 不用s[i - 1]来匹配,都相同了指定要匹配啊。

所以当s[i - 1] 与 t[j - 1]相等时,dp[i][j] = dp[i - 1][j - 1] + dp[i - 1][j];

当s[i - 1] 与 t[j - 1]不相等时,dp[i][j]只有一部分组成,不用s[i - 1]来匹配(就是模拟在s中删除这个元素),即:dp[i - 1][j]

所以递推公式为:dp[i][j] = dp[i - 1][j];

  1. dp数组如何初始化

从递推公式dp[i][j] = dp[i - 1][j - 1] + dp[i - 1][j]; 和 dp[i][j] = dp[i - 1][j]; 中可以看出dp[i][j] 是从上方和左上方推导而来,如图:,那么 dp[i][0] 和dp[0][j]是一定要初始化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次当初始化的时候,都要回顾一下dp[i][j]的定义,不要凭感觉初始化。

dp[i][0]表示什么呢?

dp[i][0] 表示:以i-1为结尾的s可以随便删除元素,出现空字符串的个数。

那么dp[i][0]一定都是1,因为也就是把以i-1为结尾的s,删除所有元素,出现空字符串的个数就是1。

再来看dp[0][j],dp[0][j]:空字符串s可以随便删除元素,出现以j-1为结尾的字符串t的个数。

那么dp[0][j]一定都是0,s如论如何也变成不了t。

最后就要看一个特殊位置了,即:dp[0][0] 应该是多少。

dp[0][0]应该是1,空字符串s,可以删除0个元素,变成空字符串t。

vector<vector<long long>> dp(s.size() + 1, vector<long long>(t.size() + 1));
for (int i = 0; i <= s.size(); i++) dp[i][0] = 1;
for (int j = 1; j <= t.size(); j++) dp[0][j] = 0; // 其实这行代码可以和dp数组初始化的时候放在一起,但我为了凸显初始化的逻辑,所以还是加上了。
  1. 确定遍历顺序

从递推公式dp[i][j] = dp[i - 1][j - 1] + dp[i - 1][j]; 和 dp[i][j] = dp[i - 1][j]; 中可以看出dp[i][j]都是根据左上方和正上方推出来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遍历的时候一定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样保证dp[i][j]可以根据之前计算出来的数值进行计算。

for (int i = 1; i <= s.size(); i++) {
    for (int j = 1; j <= t.size(); j++) {
        if (s[i - 1] == t[j - 1]) {
            dp[i][j] = dp[i - 1][j - 1] + dp[i - 1][j];
        } else {
            dp[i][j] = dp[i - 1][j];
        }
    }
}
  1. 举例推导dp数组

以s:“baegg”,t:"bag"为例,推导dp数组状态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代码:

python

class Solution:
    def numDistinct(self, s: str, t: str) -> int:
        dp = [[0] * (len(t)+1) for _ in range(len(s)+1)]
        for i in range(len(s)):
            dp[i][0] = 1
        for j in range(1, len(t)):
            dp[0][j] = 0
        for i in range(1, len(s)+1):
            for j in range(1, len(t)+1):
                if s[i-1] == t[j-1]:
                    dp[i][j] = dp[i-1][j-1] + dp[i-1][j]
                else:
                    dp[i][j] = dp[i-1][j]
        return dp[-1][-1]

http://www.niftyadmin.cn/n/4943478.html

相关文章

韦东山-电子量产工具项目:显示单元

所有代码都已通过测试跑通&#xff0c;其中代码结构如下&#xff1a; 一、include文件夹 1.1 disp_manager.h #ifndef _DISP_MANAGER_H //防止头文件重复包含,只要右边的出现过&#xff0c;就不会再往下编译 #define _DISP_MANAGER_H //区域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DispBuff …

js拼接字符串

在js中&#xff0c;你可以使用字符串拼接的方式创建新的字符串。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xff1a; 1、使用运算符&#xff1a; var str1 "Hello"; var str2 "World"; var result str1 " " str2; console.log(result); // 输出&#xf…

【学会动态规划】乘积为正数的最长子数组长度(21)

目录 动态规划怎么学&#xff1f; 1. 题目解析 2. 算法原理 1. 状态表示 2. 状态转移方程 3. 初始化 4. 填表顺序 5. 返回值 3. 代码编写 写在最后&#xff1a; 动态规划怎么学&#xff1f; 学习一个算法没有捷径&#xff0c;更何况是学习动态规划&#xff0c; 跟我…

一文搞懂Spring是如何解决Bean循环依赖的?

一.什么是Bean循环依赖 循环依赖是指Bean对象循环引用&#xff0c;是两个或多个Bean之间相互持有对方的引用&#xff0c;循环依赖有2中表现形式 第一种相互依赖&#xff0c;就是A依赖B&#xff0c;B又依赖A 第二种是自我依赖&#xff0c;就是A依赖自己形成自我依赖 对象引用…

嵌入式八股文之旅 DAY3 static

主要是static的使用 总结为如下 1 在 C 中&#xff0c;static 用于局部变量&#xff1a;当 static 用于函数内的局部变量时&#xff0c;它会改变这个变量的存储类型&#xff0c;使其从自动存储&#xff08;函数调用时分配&#xff0c;函数返回时释放&#xff09;变为静态存储&…

23.08.16驱动点灯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fs.h> #include <linux/uaccess.h> #include <linux/io.h> #include <linux/device.h> #include "head.h"int major; char kbuf[128] {0};//定义指针接收映…

Apk 二次打包修改包名、配置

Apk 二次打包修改包名、配置 apk 二次打包目的&#xff1a; 当有多个渠道&#xff0c;每个渠道需要的包名&#xff0c;图标&#xff0c;AndroidManifest.xml配置&#xff0c;渠道信息&#xff0c;配置文件等不同 方案一&#xff1a; 分多次打包&#xff0c;每次打包前根据渠道…

Nginx 下载、安装与运行

下载地址 Nginx官网 - 下载页面 在Windows电脑&#xff0c;下载Windows版本。 下载的就是一个 zip 压缩包。解压后的文件就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Nginx 。 版本说明 选择 Mainline 版本就可以了。 解压到合适的位置 运行Nginx 命令行&#xff0c;进入 Nginx 所在的目录。运…